太极养生之动静相兼
太极拳之特性,行功盘拳动之则分,阴阳、松柔、动静、虚实、开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太极拳的动作没有直来直去的,来去走弧线,以松柔为魂,阴阳为母,动静相兼,内外双修。有人提出“百练不如一站”,言下之意,提倡站桩。站桩也是练功、养生的手段
修身者锻炼也,养性者品行也,二者不可分割,密切相关。锻炼健康的体魄,同时也要,修养优良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相辅相成;比如小肚鸡肠,妒忌心重,性情暴躁,或沉默寡言,忧郁寡断,孤独离群,必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多病而早衰,相反,性格开朗,宽容大度,从不患得患失,与人为善,广接广交,兴趣广泛,总是精神饱满
太极拳是为使用技击而创的,其健身作用只是在近代才为人所重视。因武术界固有的保守传统,加之现今一些人为了各自目的,要么抹杀太极拳的技击作用,要么又神化,玄化太极的技击,再加上我们将太极体操的大力普及,使之流传到今,其本来面目已渐渐失去,人们对太极的理解,也越来越模糊,甚至走向错误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润养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而且也必然会继续指导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各族人民。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有着灿烂的文化杰作,如四大发明等等;在许多领域也都有着创世之作,例如中医、道教,甚至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形成了禅宗文化。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转,太极能够增加记忆力,记住每天练习太极,记忆力就会越来越强。长期坐在办公室,没注意身体,经络僵硬了,全身会有小疙瘩,坚持练太极,疙瘩就会减少很多。经络不通,脉搏自然僵硬,全身都很紧张,每天太极半个小时,全身放松了。
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