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食五牙法”:道家养身修炼方法
五牙,即五方精气。唐道士司马承祯在《服气精义论》中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在形为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为形为血;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在形为肉;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在形为皮;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际,在形为骨。”
五牙,即五方精气。唐道士司马承祯在《服气精义论》中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在形为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为形为血;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在形为肉;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在形为皮;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际,在形为骨。”
辟谷一术,源远流长,是古代发展的一种养生术,由道教所继承。它的理论依据,则散见先秦典籍。如《淮南子·墬形训》(约成公元前206年—209年)第十二云:“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知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指敲玉枕穴)。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黄老道家“身国同治”的养生思想_在春秋战国之际,道家思想传入山海之间的齐国,其“因循为用”的精神气质与海纳百川的齐国文化高度契合,受到了齐国君臣的重视与扶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黄老学派。
寻根溯源,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儒道两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在构筑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医、中国人与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