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的人做不到这一点是不行的。钱真的不是万能的,譬如练太极拳当中的这三个宝就是用钱买不来的。
如果问世界上什么最好?就是不生病!
我们很多人平时不觉得健康的可贵,可是一旦有了病痛,譬如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足以使我们缠绵病榻数日;一颗小小的蛀牙,就够我们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这还遑论更大的病灾苦业。而这些不但会使得自己苦恼,也会间接,直接的影响到亲朋好友为我们担忧。无论你是否得病,从这层道理而言,都可以想象得出健康的重要性吧?因此,没有得病的时候要防患于未然,这是很有必要的。而这种防患的手段非太极拳的锻炼就再无更好的办法了。
这层道理就在于病痛离不开身体上的具体部位和感知,而太极拳又是对待身体最为和善的锻炼方式。我们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莫过系铃人。太极拳恰是如此。从另外一方面而言,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让自己身体健康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我们经常挂在嘴边,没有人敢于反驳的孝道我看在当下社会就做的不好。有很多人以为给老人舒适的环境,多陪陪老人,老人有病给及时的治疗就是尽孝了。我说这还不够全面。儒家的孔圣人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因此,通过太极拳的习练而让自己有个好的身体,珍惜父母所给予的这个身体,这难道不是孝道吗?尽孝不分老少,所以中青年群体是非常有必要学一学,练一练太极拳的。
除了身体的病痛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心理的问题在健康一事上也不容忽视。在我们传统的医学当中,对其称之为情志。也叫做七情六欲。这个对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影响很大的。譬如因相思之愁而使得心里太纠结,吃不下饭,这就叫思伤脾;人在极度惊吓的时候尿裤子,这是恐伤肾的体现。所以,情志,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虽然与病毒,饮食,劳碌所导致的身体生理病变有所不同,但是会有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太极拳的练习是情志的平衡过程。因为,在整个练习的过程当中,身体的动静开合都是“先在心,后在身”的。必须要坚决贯彻“用意不用力”的。不用力就是放松着去练。在这些要求准则下,人的情志第一不会像往常一样的分散,这样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想其它的事情,第二对身体的有序掌控离不得精神意识的主动参与。身体的圆活自然便利于情志的顺遂。所以,看似是身体的运动,实际内里看不到的精神意识,情志也是在相应的产生作用。太极拳就是这么练的一种拳术,这种拳术这么练就是身心受益,性命双修。它在影响到人的心身双方面都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所以,身心健全无病,才是最大的利益。
人心不足蛇吞象,阴阳失衡无度量!
很多人对于太极拳不懂,这就得需要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授者对于传统文化宣传的不够,所以学习的知识就没有厚度。等学习者成为了老师,就形成了如此循环往复的传播,太极拳,太极文化也就因此变的愈加世俗化了。从太极文化的角度而言,练这个太极拳分做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途径。现在大行其道的多是有为法。有为不是不对,而是做的过了不对。太极拳论里说的“无过不及”泛指的又岂止是局限于运动的本身呢!世间万事万物的最佳状态都应该是这样的。
无为法以老子的《道德经》内容为蓝本旨要。讲求为而不争,有而不恃。能如此,“夫唯不争,是以不去。”这说的就是不求而得方是真得,方能有得,方能永得。所以,练习太极拳要以清净心行淡然法。心中无争无求,而为中和。有心之中和才能得动静开合之中正。气以直养而无害就是这么来的。而不是强呼强吸,刻意而为之。对传统文化的无知,浅识,不能从传统文化当中去管窥大道的秘要,而是以人为的道断去思量太极拳要如何如何去练,怎么去求这都是错误的。
所以,过分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而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已饱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所以,世间上谁是最富有的人?是那些知道够用就好,见好即收的人!但是在度的把握上,从拳到人生又有多少人能够做的到,做得好呢?这其中的原因无非就是过于在一个求字上去做了。
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而不是金钱如山。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我们练太极拳的人不可避免的会有拳友,这就和下棋有棋友,跳舞有舞友,喝酒有酒友的道理一样。但太极拳友之间的意义应该是在于互相砥砺,互相帮助。好的拳友应该能给你提出他所看到的不足,分享他所体悟到的感触。不这个样子,而是每天的相互奉承或者你好我好大家好,那还有什么进步的可能而言呢?在我们古话里有一句说的甚好:“见贤思齐”。其反面的话用句俗话来讲就是: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所以,交太极拳的朋友要交既能志向相近,又比自己高的人,或者有着自己不具备的优点的人才是对的。
这没有什么可丢人的。自己受益,身心健康,识得拳中的理趣,得到实实在在的干货才是王道。一切的虚名是不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的。譬如春秋时代的鲍叔牙与管仲,二人笃于交谊,世称“管鲍善交”;目犍连因知友舍利弗,得以归投佛陀,共同追求真理。所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亲近善知识,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结交恶知识,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因此,好的朋友是最可亲的人,也就是“善友第一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