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是一种武术技法,也是一种道家哲学,初见于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即顺势借力,以小力胜大力,也泛指以巧胜拙的各种击法,此技法传播广泛,为各家拳派所采用。武当陈师行道长结合多年的武学经验,和我们分享了四两拨千斤的武术思想。
陈师行道长说,“四两拨千斤”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技术特色,中国武术讲究智慧,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被看做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高级目标,是衡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精纯的标准。
“四两拨千斤”提倡的是一种功法理念,即用最小的力化掉更大的力,至于其采用多大的力,取决于习练者本身的功力大小。武当内家拳的“四两拨千斤”,贵化不贵抗,先化后攻,采用以柔克刚的策略,用意不用力,避敌之锐,不以硬对硬,否则会两败俱伤。习练武当太极拳,功力越深厚,“四两拨千斤”体现得才会更自然。
陈师行道长说,“四两拨千斤”是练习功法的一个训练课目,也是指导思想。在实战中,凡加引化劲于对手动作上,诱其落空,或者先化后粘,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或者以横拨直,以直拨横,改变对方劲力方向等,均属“四两拨千斤”之法。在搏击舞台的对抗中也用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但是因出拳速度太快,就在一瞬间发生,所以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得出来。
如何练习“四两拨千斤”呢?陈师行道长说,“四两拨千斤”采用的不是单一的练习方法,在太极拳练习中,“四两拨千斤”体现在一拳一脚的动作中,合理运用借力发力、引进落空、避实就虚的功力技巧。练习“四两拨千斤”要求充分运用聪明智慧,多练多悟,勤加练习,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