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

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

分享道家思想:美与丑,善与恶,利与害,争与不争,有用与无用,苦与乐,贫与富,生与死,外化而内不化,道与逍遥。学了道家思想外化而内不化,外在跟整个社会保持和谐,跟别人相处融洽,尽自己的责任,不给别人压力,内在的能够不化,对道有所体验,慢慢觉得没有得失,也没有任何成败,便能让你不去计较

道家修行在呼吸之间

道家修行在呼吸之间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这么一句话:“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一般学中医的,总把这篇“气象论”当作只是说明平人的脉息至数与其变化,及各种疾病的脉象和诊察方法。

静坐心法

道家养生20言:静坐是息心法

道家养生20言,详细讲述道家修炼思想。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

道家修行的水之三性

道家修行的水之三性

清虚子:《荀子·宥坐》中子贡问孔子:“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夫子回答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作为道家的鼻祖,面对儒家响亮的“智者乐水”这千古圣言,老子淡然地说:上善若水。两千多年过去了,轻轻一句上善若水,至今仍然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法则。

修行何必在深山,红尘也是大道场

修行何必在深山,红尘也是大道场

道者,一创而终。「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好比大海的水一样,什么事情进(到心里)来能容得下,这样的话,道、身体等各方便就都提高了。若是什么都容不下,怎么能修道呢?「真心清静道为宗」,将道这个宗旨装在心里,根扎的稳稳地,逐渐就提高了,自然也就容下了。只要一心一意的修道,「恭敬一切」,不愁衣食,自然就达到(和谐)了。

道家讲的琴养生

道家讲的琴养生

道家关于人的生命之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四经》等宝典就是有力的佐证。在《庄子》中记载由皇帝王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回答是:”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

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

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该书第三十五章谓:”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所谓”大象”即”道”,而”执大象”就是信仰大道、奉行大道、固守大道。”天下往”是说圣人奉行大道,天下万物都归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