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太极拳的“本色”

武当师行功夫馆学员练习太极拳

   所谓传统,是几千几百年来,从我们老祖宗层层传递、代代相传继承而来。

   继承传统不能像吃涮羊肉。传统涮羊肉是紫铜质锅,空心,中间烧木炭,圆形锅围着炭火,便于将水烧开涮肉。涮羊肉锅的制造十分科学,底座大,通风,氧气充足,木炭便于燃烧.上端为烟筒,细尖助燃、拔烟。涮羊肉锅造型优美,为食具最佳造型艺术。而今,这种火锅日渐淘汰,现代化煤气锅、电锅取而代之。食具外观已经失去涮羊肉的传统外观美,调料也是众人一口统一味道,不像传统调料,佐餐调料集中在一张桌子上,自助调料,喜欢什么口味自己调,而锅底也减去口蘑,失之传统口味。

   如今,传统太极拳也似现代涮羊肉,从外形到内涵都变了味道。

   有人练太极拳不听师教,不读拳论,不遵太极拳阴阳学说之规范,出手拙力,不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是怎么回事。不是遵道而修,歪斜着身子练拳,将"中正安舒"丢得一干二净。或者少练拳多推手,凭着自己本力加招法,闪腰挪胯,横冲直撞,推拉硬搡,全然没有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松柔、虚实、开合。失去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力的"味道"。

   何为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从拳理讲,除了上文举例说明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外,拳理还要求"意气君来骨肉臣""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以及"用意不用力""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反映在练家盘拳修炼的正体,并体现在一招一式之中。

   太极拳理的要求不是拳师发明创造出来的,是根据太极阴阳学说及太极拳学传递下来几代拳人臻于完善的橙柔为魂、阴阳为母的拳法。在《太极松功修炼篇》中谈到这一层道理,太极拳不是刚拳,太极拳是松柔之拳。太极文化是极为博大精深的,学练太极拳者,对太极机理要了解清楚,领会要领。学练,不可用刚劲不可用拙力。你的身体以及一切动作,将成为太极拳的一个载体。作为学练者,作为载体,首要的是必须按照太极拳的拳理要求,规范你的动作,否则,就不是太极拳。

   拳经要求习拳者先要学习领会太极拳学的特点和要达到的目的。太极拳机理要求太极拳习练者将体能训练成为松柔之体,最终达到修炼者无处不舒展、无处不轻灵、节节贯串,阴阳变化运用自如。这一切一切,都从习拳第一步始,从太极起势到收势,要习惯轻灵的举动。唯有轻灵.方可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层次;唯有轻灵,方可消除习练者后天之拙力,使身体松柔灵活,随意肌可随意支配,不随意肌亦应舒松下来,周身轻灵顺遂;唯有轻灵,方知"意气君为骨肉臣",用意不用力,舍己从人之奥之妙。

   可是,有人练拳用力不知用意,人道不深的出手拙力,就是修炼多年的练家,不相信用意不用力者也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练拳习惯于用力,用意练着不习惯,从来都不按拳理拳法修练。从起步始,不去研习太极拳学、太极拳阴阳学说,身上脱不掉拙力。他们人云亦云,云里雾里,不求甚解。每天盘拳从不研究一招一式的阴阳动静机理,而是随心所欲,以自己的歪理去解太极拳理。

   还太极拳本来面目,是个大题目、大工程,是修大道。提倡太极拳人学习太极拳学和太极拳理,注意阴阳学说的学习和研究。有了正确的拳理指导,按太极拳理、拳法规范自己的动作。要从从多角度、多侧面来阐述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使正体太极拳运动提高到新的层次。按太极拳学的规范动作练拳,盘拳注意阴阳、虚实,注意中正安舒,每势安舒,每动中正,处处轻灵,关节要松,节节贯串,皮毛要攻,虚灵在中。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范自己的思维和动作,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将展示在各个拳场和比赛场上。

关键词:太极拳本色 传统太极拳

上一篇:太极秘传真话
下一篇:太极内功不神秘: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

武当太极养生圣地
武馆简介|媒体报道|学员心声|常见问答|教练岗位|武当武术视频|武当太极服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