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武当功夫 > 太极文化知识 | 关闭窗口 | 返回首页
从王征南生平再考太极拳源流

  近考《宁波府志》与《王征南墓志铭》,静心研习,默识揣摩,纵横对比,发现王征南生平可能成为研究太极拳史的重大突破口,也为笔者考析太极拳源流带来层层疑团,今书之于下,渴求解惑。

  一、从王征南生卒年月考太极拳源流
  据高辰四、黄黎州撰(王征南墓志铭》之中的记载可以得到,王征南生平时间为公元1617年一1669年。有意义的是,王征南生平时间前于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一1853)达100余年,约与陈氏九世陈王廷(1641年曾任“乡兵守备”)同时代。陈王廷,《陈氏家谱》载其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温县志》载其于1641年曾任温县“乡兵守备”;顾留馨推测其《遗词》中所言“造拳”(早期太极拳等),应为1644年明亡后的三十年光景,即1644--1674年间。而这“造拳”时间,正是王征南内家拳术的极盛时期,两相比较,王征南的拳术是否来源于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不解自明矣!

  二、从王征南拳术风格考太极拳源流
  考《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王征南及其祖师张松溪的拳术放劲,完全类同当今的太极拳高层次放劲;其拳术风格是十足的内家拳术风格,并且在1669年高辰四、黄黎州 (黎州子黄百家拜征南为师)撰写墓志碑文时,首次出现“内家”这一术语。《宁波府志》载:“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盛;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尤善。”明确指出了内外家的风格与异同。从张松溪与少林僧的比武:“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从王征南与松江武艺教师的较技:"征南谢不敏,教师以其畏己也,强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应,教师被跌,请复之,再跌……。"他们所表现出的放劲是十足的真正内家拳放劲:“引进落空合即出。”与当今各家太极拳高水平发劲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由此可见,王征南当时所表现的师承内家拳术是真正的内家拳术,可惜并未给后人名之为太极拳。

  三、从王征南师承关系考太极拳源流
  上考王征南与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同时代,从《王征南墓志铭》这一珍贵史料看,王征南师承源远流长,并非来源于陈家沟(陈氏1一9世)。其师承关系大致如下:
  张三丰--(陕西)王宗一(温州)陈州同一(“嘉靖”年间)张松溪一叶继美 (近泉)一单思南一王征南(1617一1669)。
  注:以上为以“王征南”为线的主要传承关系,其余传承人未录入上线,可参阅《王征南墓志铭》全文。
  且不言张三丰、王宗能否详考,单就王征南师承各代人物中,如单思南、叶近泉、张松溪、陈州同等,应该说是记载详实较为可靠的。张松溪“嘉靖”年间(1522一 1566)尚健在,前于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约100年。由此可见,陈王廷创造太级拳之说,恐怕很难成立了。

  四、结束语
  (一)王征南(1617一1669)前于陈家沟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一1853)达100余年,与陈家沟“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陈氏九世陈王廷(1641年任温县“乡兵守备”)同时代。
  (二)王征南自言其拳术为“内家”拳术,并叹曰:“今人以内家无可眩耀,于是以外家搀入之。”明言其所修“内家”与“外家”迥然不同。
  (三)王征南并未明言其“内家拳”为太极拳,然而与当今太极拳高水平发劲惊人相似。
  (四)早在陈王廷“创拳”时期,我国民间即流传着以王征南等为代表的“内家”拳术。陈氏世传拳术(后名为陈氏太极拳)与王征南等师承“内家”拳术有无联系,尚待详考。
  (五)陈氏世传拳术(可上溯戚继光及往古拳家)与王征南师传内家拳术 (可上溯张松溪以及王宗、张三丰等),谁是当今太极拳术的本源,是当今太极拳源流问题上的重大迷团。今借此短文,提出个人浅见,供方家参考。